□王俊淇(青岛大学)
近日,波兰一家名为“off”的电台解雇了所有记者,随后启用了由ai生成的“主持人”。该电台称这次重启是“波兰首次进行的一个实验”。电台负责人表示,三位虚拟主持人专注于文化、艺术和社会话题,以吸引更多年轻听众。他们希望借此探索人工智能在媒体和新闻中的机遇与挑战。
前电台记者马特乌什·德姆斯基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达了对“用ai替代人类记者”的担忧,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可能导致许多经验丰富的媒体从业者失业。此消息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讨论,许多人对“ai真的要代替人类吗”感到恐惧和担忧。针对这一舆论,电台负责人解释说,裁员并非因ai,而是因为电台的收听率“几乎为零”。然而,这一解释未能平息公众的不满和担忧。
显然,该电台因营收效果不佳而选择解雇人类记者并启用ai主持人。负责人试图通过降低人工成本、以ai主持人为创新点来吸引更多受众,从而“拯救”电台的惨淡现状。然而,在当前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格局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巨大挑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电台作为传统传播媒介之一,自然也面临着听众流失和收益降低的威胁。然而,电台与报纸、电视等媒介形式有着本质区别,即其具有“陪伴感”。
csm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中,收听广播直播和互联网音频节目的用户占到了42.5%。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人们越来越习惯“多线程”做事,广播的“陪伴但不干扰”特性使其成为碎片化时间的首选之一。汽车的普及也让车载广播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广播在现代仍有庞大受众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流媒体平台上冰冷的算法推荐不同,电台节目往往由真实的主持人进行播放和解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听众在原子化的现代社会感受到更多温暖和人情味。无论是深夜的一档音乐节目,还是下班时刻的一段主持人连线,都能给听众带来放松和慰藉。此外,许多电台有专门的热线电话,听众可以通过拨打热线与主持人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疑问或心情。这种即时的沟通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也是广播无法被完全取代的主要原因。
波兰这家电台,遇到收听率“几乎为零”的问题时,负责人和高层应当考虑进一步细分用户,改良内容和节目形式,以抓住当前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例如,可以增加探讨青年问题的比重、引进热点议题等。从观众需求的角度出发,才能有效击中听众的耳朵,留住他们的心。通过裁员和引入ai来解决问题,最终可能导致ai主持人作为新鲜事物的热度很快消散,而听众最需要的温暖陪伴和人文关怀的对话互动这一核心吸引力则会消失,这样结果只会使电台陷入更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