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铃(重庆大学)
近日,一段关于凉山州盐源县一名优秀学生因贫困辍学,在家卖苹果资助哥哥上北京大学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公众关注。然而,经当地相关部门及属地乡镇深入核查,该视频内容被证实为不实信息,实为拍摄者为了博取眼球和流量,向男孩支付400元费用后摆拍而成。目前,当地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正依法依规对此事进行调查处理,坚决打击“虚假助农”“卖惨营销”等网络乱象。
此类事件屡屡被相关部门整治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经济利益的回报远高于监管惩处的成本。一些“网红”经过背后mcn公司精心策划,从前端打造人设、孵化ip,到中端内容编撰、剧情拍摄、电商运营,再到后端农产品供应,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因为平台监管的滞后性,违规账号受到的处罚不过是下架视频、封禁账号。而mcn公司一般有多个账号和平台,换个“马甲”转移阵地就可以继续“卖惨营销”。此外,流量、打赏、带货所得远高于监管处罚的力度。违法成本低、经济回报快,使得一些不法主播及mcn公司铤而走险。
更需警惕的是,“卖惨营销”侵蚀的是公众与社会的善心。如果任其泛滥,会消耗社会信任,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错失宝贵的援助机会。当前,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诉求、传递爱心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当这些渠道被营销包装的虚假内容充斥,人们的善意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时,公众对网络内容的信任度将严重下降,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信任都将面临巨大挑战。长此以往,公众甚至不敢轻易信任公益内容,成为围观的看客。
“卖惨营销”现象亟待关注与整治。首先,平台作为内容发布的主阵地,应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涉嫌违规的账号加大审核力度;各平台之间应实现审核互联,对存在违规行为的账号予以全网封禁。其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如近日,中央网信办在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就专门指出重点整治通过摆拍场景等方式,制作“扮穷”“卖惨”内容博眼球的现象,提出依法严厉打击此类乱象,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当然,公众也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辨识虚假信息的能力,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蒙蔽。
对于网络平台上出现的各类助农、募捐等活动,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在伸出援手之前,不妨多进行一些调查和核实,确保自己的善意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帮助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只有这样,网络才能真正成为传递爱心、弘扬正能量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