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综艺“显微镜”下的荣梓杉:年轻艺人形象与公众期待的矛盾 -送金币的棋牌

来源:红网 作者:徐楚 编辑:张瑜 2024-10-26 13:34:42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徐楚(湖南师范大学)

在最新一季的综艺节目《花儿与少年》中,年轻演员荣梓杉的表现引发了网友热议。在一次旅行途中,他占据了宽敞的座位,让两位女嘉宾宋茜和陈好挤在后座的狭小空间内;耳机在耳的他沉浸于自我空间,显得漠不关心。这一行为被部分观众解读为“自私、不成熟”。此外,他在节目中曾以“手机没电”为由推脱导游任务,在慰问医疗队的活动中也未积极参与,而是选择在一旁打篮球,令观众对他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产生质疑。然而,这些是否完全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与成长背景?荣梓杉被放大审视的个性是否真的背离了“艺人”该有的公众形象?

综艺节目具有其独特的氛围,要求艺人能够迅速融入集体中,体现出较高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尤其是像《花儿与少年》这样的旅行类综艺,不仅考验艺人的体力,还在日常互动中考察个人的社交敏感度与责任心。荣梓杉显然在这方面稍显不适应。他的安静、内向、偏忧郁的性格,与一些综艺节目中热情外向的嘉宾形成了鲜明对比,观众对他的观感也因此迅速二极分化:喜欢他的人认为这是真实、不做作,而不满者则觉得他社交能力薄弱,甚至有些“冷漠”。

荣梓杉的负面表现被放大,源于综艺节目本身的特性——为了节目效果,制作方往往会将一些具有冲突性或话题性场景特别剪辑,刺激观众情绪,使节目更具看点。这导致他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逐渐被负面情绪裹挟,忽视了他在节目中的积极表现。比如,在行程中他曾帮忙搬运行李箱、购买食物,甚至背着受伤的宋茜行走,展现出了细心的一面,这些行为虽被部分观众认可,却并未像负面表现那样被广泛传播。这种“负面效应”让他在镜头下显得格格不入,显露出年轻人的“不成熟”,甚至让人怀疑他是否适合团队类综艺的氛围。

相较于同龄的侯明昊、胡先煦等人在类似节目中的表现,荣梓杉的行为确实显得欠缺责任感,但年轻人参与综艺并非不可犯错。不同的个性在应对公众期待上具有差异性,尤其在舆论压力下,内向的艺人更容易显得被动甚至拘谨。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特质,如自我关注较多、情绪波动较大、社交能力不够娴熟,这恰恰需要一定的宽容和引导。

年轻艺人接触综艺时,观众容易对其产生过高的期待,往往认为艺人应该甚至是必须时刻保持谦逊和高情商。但事实上,在生活中,这些年轻人可能还在学习如何平衡自我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如何承担责任并勇敢表达自己。这种成长过程中的不完美,才让年轻艺人的形象更具层次感。观众若以严苛的标准审视他们的每一个表现,忽视他们成长的必要空间,未免显得过于苛刻。

综艺节目无形中将艺人的一些负面特质或不足放大,甚至影响他们在公众眼中的整体形象。与电视剧、电影中的角色不同,综艺节目中呈现的是真实的个人面貌,而非演技塑造的形象。荣梓杉因《隐秘的角落》而获得广泛认可,但这次综艺经历却使他的形象有所下滑,不再是那个让人称赞的“好演员”,而变成一个被人指责的“艺人”。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了观众对于艺人形象的一致性期待,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综艺节目对艺人造成的无形压力。综艺镜头下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议论焦点,而这种放大效应并非所有艺人都能适应,尤其是年轻人。综艺的独特机制将他们“摆上舞台”,让观众直视他们的优点与缺点。以荣梓杉为例,我们或许更应该理解他在节目中的行为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个人特质在特定情境下的自然流露。公众人物在人生历程中有失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能从中吸取教训,在未来的舞台上表现得更加稳重与成熟。

或许观众的争议是出于“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但当我们对年轻艺人的某些“不完美”发出指责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我们是否用了一把“成年人”的标尺来衡量这些还在成长中的年轻人?相较于刻薄的评判,给他们一些宽容与鼓励,或许更能促使他们在公众视野中走向成熟。综艺节目提供了一个让观众接触真实艺人的平台,但同时也需要舆论场中展现更多的包容与理性。荣梓杉的未来路上,或许还会有类似的经历与挑战,但观众的理解与支持,一定会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阅读下一篇

送金币的棋牌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