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瑞(重庆大学)
今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一则公开招募“野猪猎人”的公告引发网友关注。西吉县林业和草原局在公告中称,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当地需猎捕成年(40公斤以上)野猪300头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项目的捕猎队伍和无害化处理队伍进行公开报名遴选,每捕猎一头野猪补偿2400元,无害化处理每头200元。(10月13日 《鲁中晨报》)
这一举措的背后,是野猪在我国26个省份泛滥成灾、对农作物和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现实。然而,当猎捕野猪成为一项公开招募的任务时,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在保护动物与保障人类利益之间,我们究竟该如何找到那条微妙的平衡之路?
西吉县的招募公告一出,多家专业狩猎队伍积极响应。这些队伍中的狩猎者,无疑都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他们深知捕猎野猪的艰辛与风险。然而,即便是专业团队,面对狡猾且力大无穷的野猪,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一位猎人甚至坦言,自己投入了20多万元的设备,半个月内仅猎捕到五头野猪,远未达到预期收益。
其实猎捕野猪只是生态治理的一环。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野猪泛滥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加强对野猪生态习性的研究,了解它们的迁徙规律和繁殖特点,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为受损的农作物提供合理的赔偿,减轻农民的损失和不满情绪。
当然,在保护动物与保障人类利益之间寻找平衡并非易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保护的目的和范围。动物保护并非无限制地保护所有动物,而是要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对濒危物种和关键物种进行重点保护。对于数量过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的物种,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控措施,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安全。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动物保护工作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和数量分布,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有力依据。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对动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动物保护不仅是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通过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他们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治理野猪泛滥,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猎捕这一层面,而应深入探索生态治理的多元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护动物与保障人类利益之间找到那条微妙的平衡之路,让人与自然在和谐中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