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舞(贵州师范大学)
近日,在通往乌鲁木齐的火车上,两名大学生帮一位持站票的妈妈抱娃一整夜的视频走红网络,许多网友评论道:“这才是中国新青年的样子。”
据10月16日新华网报道,这两名大学生均来自贵州独山,其中一名男生叫石绅宝,现就读于贵州师范大学,是大一新生;另一名男生叫魏忠民,目前就读于贵州警察学院,也是大一新生。石绅宝表示,当晚11点左右,他们发现一位妈妈带着两个男孩上车,“他们买的是无座票,把东西放好后就在过道坐了下来。”两人看到此情此景,心生不忍,决定伸出援手。这母子三人是重庆人,前往乌鲁木齐探望孩子的爸爸。离别后,这位妈妈在朋友圈发文称:“我会永远记得,感觉心里暖暖的。会让我的两个孩子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合格的中国新青年。”
看到这条新闻,我第一时间想到今年新流行的“在外互帮父母协议”。这是年轻人自发倡议的,在外时互助长辈,传递敬老爱老精神的口头协议。这份“协议”是通过一件件互帮互助的事形成的不成文约定,从女孩帮高铁上的大叔调座椅靠背,到大学生帮站票妈妈抱娃,暖心的网友纷纷回应:“这个路口,我帮你爸妈,下个路口我的爸妈就交给你了。”这一协议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解题”方式,带有浓厚的当代年轻人特色,代表了网络时代新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优秀传统在心中,也在行动,更在传承。视频原作者的评论区里,许多人分享了自己在外受到陌生人帮助的故事,大家都表示很暖心,自己在外也会选择帮助别人。有时候,言传身教比口头教导更为有效。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很多暖心的小事也能引发大众共鸣,受助者或旁观者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也会像自己曾经经历的一样去帮助别人。
在许多长辈眼中,年轻人是一个“不传统”的群体,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并非“不传统”,而是选择优化传统,保留有价值、有意义的传统。将有价值有意义的“传统”保留下来,将好的价值观传播出去,这才是好青年。
从这件事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案。实际上,在没有镜头的地方,新青年也在“缝补世界”:公交车上让座的、在外互相帮助的……都有中国新青年的身影。在看到每一个被镜头捕捉的互助视频后,总有人提出“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大家都理解当父母的不容易,因此在外看到都会选择帮助。“在外互帮父母协议”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头玩笑,新青年正在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