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书信的历史,我国自古有之。殷墟出土的甲骨片里就有由边境传至京都的“边报”。从竹简到纸书,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都有信笺传递痕迹。唐代著名的美女诗人薛涛为了写诗方便,还发明了“薛涛笺”的笺纸,后来被逐渐用作信纸。然而,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却道出了战乱中盼望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信,是人们寄托思念的飞行器。
书信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承担着必不可少的角色,以谦恭的、富有感情及时代色彩的姿态走进我们的生活。每个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过“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式的命题写信经历。谁知,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书信被逐渐冷落。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董桥说过,如今的写作没有了纸香墨香,也听不见叮铃的打字机声音,只剩晃眼的电子屏幕做伴了。信的消失,令人们缺失了情感收纳箱。
为了挽救“有温度的交流”的颓势,英国人肖恩•亚瑟成立了“见信如晤”(letter of note),一家收集信件的网站。正如他在《见信如晤》的引言里所说:“建立这家网站的初衷就是,把值得更多人读到的信展示出来−这些五花八门的信件让我再怎么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都不为过,你们也很快会爱上这些信的。”
的确,本书有选择地收录了124封信,它们足够令你我大开眼戒的!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写给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的有关“私人滴面烤饼配方”的食谱分享信;有开膛手杰克写给白教堂主席乔治·卢斯科的叫嚣信:“有本事来抓我!”;有查尔斯·狄更斯写给《泰晤士报》的公开信:“我写信给您,并非意图讨论死刑这个抽象问题……我只是希望从这次可怕的经历中,吸取一些大众有益的教训。”;还有摇滚天王尼克·凯夫写给mtv全球音乐视台,有关最佳男艺人奖提名的拒绝信,他在信中说:“我的灵感女神不是一匹马!”恕我无法一一列举书中的信件,尽管它们都是那么地有趣。
读信与写信,均是件令人脑洞大开的事情。你可以写给你爱的人,你恨的人,甚至是你不认识的人!陈绮贞说,世界上有三件事值得做:爱、写信和梦想。写信,是连接爱和梦想的纽带。
可是,读者们完全想不到,写信写得最棒的是那些小朋友,稚嫩的情感与天成的勇气浑然一体。1956年,12岁的美国小男孩吉姆便写了封信给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竟然要求为小狗埃迪设计一座狗窝。谁知赖特先生居然回信了,并约定好年底再联系。第二年,狗窝设计图如期而至。不久,小狗埃迪住进了自己的“豪宅”。一封勇敢的求助信,在小吉姆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信,是一个窗口,让外面的光照见自己。
其实,我最爱读的是作家之间的通信。如果不读海明威写给菲茨杰拉德的信,我们就无法知道“硬汉”海明威也有婉约的一面啊!而出版商阿瑟·c·法菲尔德模仿作家兼诗人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笔法,给作家本人写了封退稿信!真让人忍俊不禁。
日本生活美学作家松浦弥太郎说,“我还是深信书信能够表达心意,更何况,我自己最喜欢收到信了。那些以年分区分装箱收藏的信,是我的宝物”。嗯,好想给谁写封信。
夏丽柠
知名书评人。
书评作品散见于各报书评专版。
外企民工一枚,喜读书。闲来无事,胡乱思考,记下感受。
对外国文学尤其钟爱,港台及海外华语作品也颇对味。
读后感、散文随笔偶有印成铅字。立志做一个青年行动者、中年思考人和老年梦想家。
写书评的座右铭:不为他人乱吹嘘,只为好书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