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书摘 -送金币的棋牌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王嫣 2017-03-27 13:44:36
时刻新闻
—分享—

  第一部分 曾国藩和他的兄弟

  “辜负教训,四十九年”:一生顶撞曾国藩的曾国荃

  第一节 “陆云入洛正华年”:在京期间的兄弟关系

  一、“茶水风波”

  |一|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末的一天傍晚,北京绳匠胡同,十八岁(本书所提到的年龄,均按中国传统习惯以虚岁计)的曾国荃黑着脸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前摆着一大碗冒尖的饭菜。那张长得酷像长兄曾国藩的脸上笼罩着一股倔强执拗之气。

  在这套四合院的上房里,时任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正在紧张地质问夫人欧阳氏,到底哪里得罪了弟弟。原来,当天下午,曾国荃向他宣布,以后不到上房来和兄嫂一起吃饭了,兄弟各吃各的,过两天他就卷包袱回湖南。

  上一年年底,曾国荃才从湖南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投奔长兄。

  曾国藩有四个弟弟。曾国荃字子植,又字沅甫,比曾国藩小十三岁,在曾氏兄弟中排行第四,在族中大排行则是第九,所以曾国藩在家书中常称他为“九弟”“植弟”“沅弟”。他从小书读得好,“读书颖异”。人也懂事,特别好强。所以曾家上下对他一直比较看重。曾国藩曾有一句诗是评价他的:“屈指老沅真白眉。”这句诗典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指汉代马家兄弟五人,唯白眉马良最为出色。

  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初,曾国藩从湖南赴京为官。翰林院公务无多。所以安顿下来后,曾国藩就和父母商量,趁父亲护送他的妻儿来京的机会,带一个弟弟进京,随他读书。家里人商量半天,最后选择了曾国荃,期望通过翰林哥哥的亲自指授,曾国荃能够学业大进,早中进士,成为曾氏家族的另一根栋梁。

  从《曾国藩日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对父亲安排的这个任务是非常尽心尽责的。从偏僻的湖南乡下来到天子脚下,十七岁的少年曾国荃当然非常兴奋。曾国藩带着父亲和弟弟在北京城逛了几天,领略了上国风光,欢欢喜喜过了大年。道光二十一年新年刚过,正月初七那天晚上,曾国藩就正式开课,为曾国荃讲解诗文。我们查《曾国藩日记》,会看到自此之后,他几乎每天都会给弟弟上课。比如正月初十的日记记载,曾国藩这天夜里听曾国荃背诵名篇《哀江南赋》,并且为他讲解。

  除了讲解文章,曾国藩还从古诗文中选编部分内容,指定曾国荃阅读(比如日记记载“夜阅二十四家诗文”,选给曾国荃读)。曾国藩还规定,每逢三八日是作文日,他来出题,曾国荃作文一篇。

  曾国藩教导弟弟很讲究方式方法。比如正月二十三日,他给曾国荃出了一个题目,“予助苗长矣”。曾国荃交卷之后,曾国藩给他修改了一遍,一一讲解为什么要这样改。然后又找来前人方朴山、王如知所作的同题文章,讲给曾国荃听,让他看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为了让弟弟能广益多师,曾国藩还经常带着弟弟拜访朋友,让他们向弟弟介绍作文之道。比如这一年二月初六,曾国藩携弟拜访钱振伦。钱氏是曾国藩的同年,对八股文极有研究,并有时文选集出版,是一位“考试专家”,曾国藩希望他在八股文写作方面对曾国荃进行指导。

  除了学习之外,曾国藩有时还带着父亲和弟弟游厂甸,逛西山,赴宴听戏。从这段时期的日记当中可以看到,曾家父子三人经常围着火炉,用湘乡土话“谈京城诸琐事”,“历言少时事”,其乐融融。这一年春天,曾麟书启程回家。不料父亲走后半年,兄弟关系出现了波折。

阅读下一篇

送金币的棋牌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