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2日,在中国高铁发展史上,本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专正式开通运营。
实际上却是静悄悄的。
秦沈客专这样一条重量级线路的开通,不但没有迎来一个符合自己身份的开通仪式,没有迎来任何高级别官员的到场祝贺,甚至连一个《人民铁道》报的头条都没有博到。
2003年10月13日的《人民铁道》报只发了一篇小文来报道这个事件,开头是这样写的:
雨夜中,沈阳北至北京的k54次列车静静地停靠在沈阳北站的第一站台上,旅客们纷纷压紧被寒风吹起的衣襟匆匆登上列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知道,他们将成为京秦沈客运通道开通后的第一批旅客。
杨滨、潘辉、傅虹镭,《人民铁道》报的这三位记者是“不幸”的,他们采访了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写了一篇历史性的文章,却连一个头条都没有博到;秦沈客专更是可怜,在这篇报道中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被提起,只是作为“京秦沈客运通道”的一部分存在着。秦沈客专可是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10月12日是它的生日,而京秦铁路只是一条既有铁路,虽然也经过了改造,与秦沈客专一起构成大通道,但无论如何,仅仅用京秦沈客运通道来指代,连秦沈客专的名字都不提,这是一种侮辱。
当然,见闻君认为《人民铁道》报的这三位记者也是幸运的,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与那些“压紧被寒风吹起的衣襟”的乘客一起经历了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的开通。
这就是中国高铁的传奇故事,充满了传奇人物的恩怨情仇,发展的过程更是跌宕起伏,经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常常在高潮时被打入低谷,却也经常在低谷时孕育一个更大的高潮。
京沪高铁的纷争是这样,秦沈客专横空出世与潸然泪下同样如此。2003年本是中国高铁第一个高潮的顶点,但却在顶点处戛然而止。秦沈客专几乎被废弃,“中华之星”也成了“流星”。与此同时,跨越式发展的大幕却正在徐徐拉开,从3月份孕育,到6月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crh“和谐号”的种子正在秦沈客专与“中华之星”委屈泪水的浇灌中慢慢发芽,并即将结出硕果。
在事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些关键时间节点出现。2003年就是这样一个关键时间节点。它是中国高铁发展第一个高潮的结束,也是中国高铁发展第二个高潮的开始。以这些重要时间节点为坐标,中国高铁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时代,出现过三次发展高潮。
第一个时代起于20世纪70年代,止于1998年,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高铁发展的史前时代。中国高铁在这个时期并没有真正诞生,只是进行了一些技术积累与理论探索。这一时代的主要成就包括京沪高铁理论探索、广深准高速铁路建设以及既有线铁路大提速。
第二个时代起于1998年,止于2003年,这是中国高铁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高铁发展的青铜时代。这一时代的主要成就包括秦沈客专以及以“中华之星”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系列动车组型号。
第三个时代起于2003年,止于2010年,这是中国高铁发展的第二个高潮。这一时代绘就了中国高铁的发展蓝图,定义了中国高铁的技术标准,打造了中国高铁的路网骨架,定位了中国高铁的发展路线,夯实了中国高铁的技术根基。这是中国高铁发展的黄金时代,“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与crh“和谐号”高速列车,是这一时代的代表性成就。
第四个时代起于2011年,至今尚未结束。中国高铁经历了2011~2013年风雨飘摇的低谷期后,迎来了第三个发展高潮。经过调整的中国高铁,在前期发展的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路网规模、夯实了技术根基、提升了运营服务。这个时代的高铁发展虽然不像上
一个时代那么耀眼,但是步子更加稳健,而且成功走向世界,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国标准动车组以及海外高铁项目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性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