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9月18日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夏润龙 任彬彬)今天,湖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童旭东对外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成就。到2017年,我省创新综合实力已由2012年的全国第15位上升到第11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3%提高到55%,专利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7位,并创造了广受瞩目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童旭东介绍,湖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颁布实施了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纲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表扬激励。湖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成为中部地区唯一受到表扬的省份。
5年来,我省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2013年至2016年获得的国家科技成果奖励保持全国前7位。其中,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中低速磁浮等标志性创新成果领跑世界,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合作中心、中意工业设计中心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在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示范带动全省发展的“创新核”加速形成,2016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830亿元,同比增长13%。全省各类科技人才总数居全国第8位,现有“两院”院士69人。5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30%,长株潭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彰显新成效。5年累计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55个,战略性新兴领域科技攻关与产业化项目226个,带动重点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省科技重大专项“中低速磁浮列车成套技术工程化与高可靠性运营示范”,为长沙开通运行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运营线路打下坚实基础;在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逆势增长,5年年均增速高达19%,高出gdp增速10个百分点;重金属污染防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为湘江再现“漫江碧透”提供了技术支撑;5年累计在全省贫困地区投入资金4.2亿元,选派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共1.3万人次深入扶贫一线,有效激活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新区等重大战略平台布局湖南,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科技文化融合等数十项试点任务由湖南承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催生出一批“湖南经验”。我省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施两型产品政府采购制度,率先支持以专利使用权出资注册公司,率先实行两个“70%”的创新激励政策,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85亿元;军民科技融合创新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
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了一批低门槛、全要素集成的双创服务载体,成功举办三届创新创业大赛,帮助参赛企业获得创业投资超过6亿元,获得贷款授信超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