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美丽明珠,也是湖南援疆的对口援助城市。随着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的推进,这座以炎热而闻名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也迎来了如气候一般的火热。
新兴产业崛起,走上转型升级新轨道
吐鲁番是中国海拔最低的盆地,但却是名副其实的“高富帅”——这里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令人向往;这里瓜果飘香,自然风光独特,魅力无限……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已从2009年的158亿元增加到去年的250.2亿元。去年4月撤地设市,更是为吐鲁番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素有“火洲”和“风库”之称的吐鲁番,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撤地设市以来,吐鲁番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加快推进。中电投、华电、大唐等大企业、大集团,让吐鲁番新型能源产业迅猛崛起。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吐鲁番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三一重工、金风科技、特变电工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纷纷落户生根,成为吐鲁番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曲悠扬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大家耳熟能详。吐鲁番利用葡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百亿元的葡萄酒产业。截至目前,已签约66家酒庄。吐鲁番产区葡萄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紧紧围绕构建“五大基地”、“九大产业链”和打造“六个百亿”产业,吐鲁番已经走上了转型升级的新轨道。
实施品牌引领,构建“旅游 ”新格局
沐浴着和风暖阳,吐鲁番的桑葚流出了香甜的糖汁。第三届“新疆第一鲜·火洲桑葚季”主题旅游活动正在吐鲁番举行,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采摘品尝。
结合独特自然资源,吐鲁番以杏花季、桑葚季、葡萄采摘季为主线,链接葡萄节、斗鸡节、拌面文化节等月月节事活动,把旅游文化渗透到吃、穿、住、用、行等生产生活环节中,培养农民、居民树立了“旅游 ”、全域旅游意识。
“吐鲁番葡萄节”走出本土,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成功举办;环艾丁湖摩托车拉力赛、环城马拉松赛、环城自行车赛等一批体育赛事品牌在全国、全疆逐步打响……
为了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吐鲁番在实施品牌引领战略的同时,建立了一体化联动部署的工作体系。
林业部门确定杏花园、桑葚园等活动举办地,交通部门综合配套交通设施,铁路部门及时开通高铁专列,农业部门联办农产品展销,宣传文化部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旅游部门招徕游客……旅游文化产业工作融入了农业、林果业、工业和交通等各行业、各领域,在“互联网 ”“文化 ”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 ”格局。
2015年,吐鲁番市共接待游客512.5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0.68%;旅游消费51亿元,较上年增长15.23%。2015年接待湖南游客的数量,更是达到21.05万人次,同比增长143.3%。
文化援疆,为发展注入催化剂
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是吐鲁番的独特优势,也是湘吐双方深化合作的契合点。
2010年12月,我省成立对口援疆宣传文化组,至今已经5年多时间。第七批援疆工作队入疆之初,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援疆“五个一”工程——建成一栋现代化的吐鲁番广播电视大楼(传媒中心),出版一套反映吐鲁番历史文化的丛书《吐鲁番文库》,拍摄一部宣传吐鲁番的纪录片《眺望高昌》,制作一部吐鲁番形象宣传片《丝路明珠吐鲁番》,分别在长沙、上海、北京举办了一场疆外吐鲁番葡萄节展示活动。这些承诺,援疆工作队都已说到做到。
大型歌舞剧《天山芙蓉》、《吐鲁番盛典》、《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走出新疆,受邀来湘表演,深受观众喜爱;两地联手推出的《吐鲁番文集》《吐鲁番文库》等精神产品成了吐鲁番的“形象名片”;《爸爸去哪儿》剧组去年7月来到吐鲁番,明星爸爸和孩子们上演了一出出独具风情的“西游记”,全球数亿观众一起领略了吐鲁番风情……
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让文化援疆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文化援疆,如红线,把湘吐两地紧紧相连,似催化剂,让吐鲁番独特的文化资源焕发更美更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