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31日,牵动全球目光的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华盛顿结束。“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是中美双方对此次磋商的一致定调,这意味着在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指引下,中美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态度,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又前进了一步。这一积极信号,提升了世界对中美双方通过平等磋商解决经贸摩擦问题的信心。
成果来之不易,也在意料之中。10多个月以来,中美经贸摩擦几经起伏,在相互较量中,贸易战没有赢家,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这种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去年12月,中美两国元首就在阿根廷会晤中达成重要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此次经贸磋商,双方都有推动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的主观愿望和客观需要。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表示的,对于此次磋商,中方表现出解决问题的极大诚意,美方也高度重视,此前中美元首在阿根廷会晤中达成的共识为双边谈判奠定了友好的基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认为,目前来看,美国有迫切希望解决问题的关切。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美国一些企业下调今年的利润预期,再加上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股市动荡,前不久政府“关门”对其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此外,特朗普总统也希望尽快解决与中国之间的经贸摩擦,以便为他的连任创造条件。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起点,中国发展的政策方向是确定的,那就是按照既定节奏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深化改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中方愿意根据国内市场和人民的需要扩大进口,包括将有力度地扩大美农产品、能源产品、工业制成品、服务产品进口,将为在实际贸易和合作中减少双方摩擦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双方牵头人在此次磋商中重点就贸易平衡、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机制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讨论,表明中国在坚决维护核心利益的同时,以辩证思维把经贸磋商视作契机,化压力为动力,以开放促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以来,中国从实际需求和市场原则出发,主动增加了全世界的进口,比如,进口我国不能生产的消费品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进口我国不能生产的中间产品可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梁明表示,对于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中国的原则是坚定不移地维护,守住底线,决不妥协,对于保护知识产权、扩大对外资企业开放等方向性一致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改革措施已经在路上,实际上无论有没有中美经贸摩擦,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都会一以贯之地向前迈进。
“中国始终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认为,中国坚定维护核心利益,同时采取了务实和灵活的态度,把磋商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契机,实际上美国关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存在一致性。比如,在建立创新型国家、实现创新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促进技术升级和进步。在经贸磋商中寻求中美之间最大的利益公约数,有助于稳定两国经济增长预期,实现互利双赢。
此次经贸磋商取得进展,有助于提振世界经济。2019年年初以来,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机构纷纷下调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都把经贸摩擦作为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之一。在不久前举行的达沃斯论坛年会上,中美经贸摩擦成为热点话题,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下的全球化4.0而言,单边主义没有出路,合作共赢才有未来。“此次磋商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增添了确定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任琳表示,大国关系是全球治理秩序的重要基石,主要原因在于大国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国际秩序的重要塑造者和维护者。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全球治理的整个过程与结果,关系到世界的治理与有序、安全与稳定、和平与发展。中美能尽快以磋商形式解决经贸问题,符合各方期待。
磋商也是有节奏的,此轮磋商刚刚结束,后续更关键的磋商即将展开。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徐秀军看来,中美两国既是相互促进的竞争者,更是相互依存的合作者。在彼此关切的重大利益面前,以协商和合作手段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才是负责任的大国选择。当前,中美双方应抓住关键窗口期,在两国元首共识引领下,以彼此尊重的态度,言行一致的承诺,实现管控分歧、合作共赢的效果,助力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造福两国,兼济天下。